:::
基本資料
成立時間 |
民國75年06月27日 |
面積(公頃) |
374 |
地理位置(範圍) |
大溪事業區第90、91、89林班 |
管理機關 |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新竹分署
(原指定管理機關: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榮民森林保育事業管理處,業務自112年08月01日組織改造後移撥)
|
類型 |
國定自然地景 |
符合之指定基準 |
代表性生態體系,可展現生物多樣性;獨特地形、地質意義,可展現自然地景之多樣性;基因保存永久觀察、教育及科學研究價值 |
主要保護對象 |
湖泊、沼澤、紅檜、東亞黑三棱 |
備註 |
國家級重要濕地 |
成立緣起
鴛鴦湖是珍貴的高山湖泊,地處偏僻,交通不便,早期少有人類的干擾,因此保有相當的天然檜木林植群,環繞鴛鴦湖。因為風景秀麗,近年來旅遊業者有意開發為觀光景點,遊客數量逐年增加;加上區內原有的遊客步道,開放觀光勢必對本區的原始生態景觀造成負面的影響。為了保護原始的高山湖泊生態,民國75年經濟部會銜農業部(農委會)公告為「鴛鴦湖自然保留區」。
地理位置
本區位置在北緯24° 35' ,東經121° 24' 附近,林政區域劃分上屬國有林事業區之大溪事業區89~91林班。總面積374公頃,其中湖面3.6公頃,沼澤地2.2公頃,其餘為山地。湖面為狹長形,東西長約595公尺,中間最窄處只有20公尺。
環境概述
氣溫:年均溫約13℃,最低月均溫(1月)約-5℃,最高月均溫(7、8月)約28℃。
海拔高度:保留區範圍1,650~2,432公尺,湖水面海拔為1,670公尺。
地質:屬第三紀水成岩,為漸新世的頁岩、黏板岩與石英,及中新世之砂岩與頁岩所組成之互層。由於黏板岩與頁岩的質地脆弱,易受侵蝕和風化,故形成該地險峻的地形,且易引起山崩。
本區為北部完整的中海拔森林生態系,本區的植物社會大多屬於楠儲林帶,在低海拔處則為榕楠林帶,少量的針葉樹林則分布於海拔1,800公尺以上之區域。除了具有豐富的植物景觀資源外,也是石門水庫和翡翠水庫的主要集水區。闊葉林林相完整,野生動物棲地環境優良。
生物資源
本區因經常可見候鳥鴛鴦優游其中,故名鴛鴦湖,但近年來鴛鴦出現機率降低,是為值得探討議題。動物調查方面本區地處偏僻,僅有100 號林道通過其邊緣,目前受人為干擾不多,且具有森林、湖泊及沼澤地之多種生育地環境,適於多種野生動物及鳥類之棲息與活動,依初步調查哺乳類等大型之野生動物並不易發現,目前鳥類有較詳細之資料,鵰頭鷹、褐鷽以及臺灣特有的藪鳥、冠羽畫眉、白耳畫眉、金翼白眉,另有一些特殊的族群如鳳頭蒼鷹、紅嘴黑鵯、白尾鴝、小翼鶇、鱗胸鷦鷯、山紅頭、繡眼畫眉、深山鶯、小鶯、黃腹琉璃、黃胸青鶲、青背山雀、朱雀、橿鳥、星鴉等。
植物方面:東亞黑三稜 (Sparganium fallax Graebner) 是臺灣的稀有植物之一,屬黑三稜科,為多年生的草本水生植物,多生長於鴛鴦湖的邊緣或湖沼溼地之中。本區位於雲霧林帶卻擁有林相結構完整且大面積之扁柏林,為本區的優勢樹種。
長期生態研究站
中央研究院植物研究所於民國80年起,逐步於本區進行各種生態研究,國科會(科技部)於民國84年正式成立「長期生態研究學門」,本區也列入成為臺灣地區的第5個長期生態研究站,研究以湖泊、植物社會和稀有種植物為主。
景觀特色
本區為原始的高山湖泊生態系,地勢高,周圍山坡陡。又因受到東北季風影響,雨量多,濕度高,終年雲霧繚繞。
鴛鴦湖呈狹長形,湖面下谷地深,最深達15公尺。以目前的淤積狀況而言,湖泊之形成尚不久,故極可能是後天之地形湖泊。最初為一峽谷,後因山崩阻塞而成形。
保育現況
本區因位於霧林帶,雲霧為本區重要水分來源,近來受氣候變遷影響,湖體面積有逐漸縮小之趨勢。本區處偏僻,一般人不易到達。林道入口處設有管制站,嚴格控制人員進出;保留區又設有管制哨,必須事先申請核准的個人或團體才能進入,發揮相當的管制功能。保留區平常派有專員巡邏並委託學術單位協助進行區內動、植物資源調查,以及氣候和水文等資料長期資料收集。
相關照片
下列為本網站使用鍵盤操作相簿功能說明:
- 向上鍵:照片選單顯示
- 向下鍵:照片選單隱藏
- 向左鍵:上一張照片
- 向右鍵:下一張照片
- ESC鍵:離開相簿
瀏覽人次:34030
最後更新日期:2024-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