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成立時間 |
民國81年03月12日 |
修正時間 |
民國102年10月18日公告修正範圍,民國114年1月8日公告調整地號及面積 |
面積(公頃) |
3.912913 |
地理位置(範圍) |
高雄市燕巢區烏山段21地號
(原公告範圍為高雄縣燕巢鄉深水段183之8地號,面積4.89公頃。97年09月26日將保留區範圍土地單獨分割出深水段183-73地號,於102年10月18日公告修正範圍;該土地於111年10月29日地籍圖重測變更為烏山段21地號,於114年1月8日公告調整之) |
管理機關 |
高雄市政府農業局 |
類型 |
國定自然地景 |
符合之指定基準 |
獨特地形、地質意義,可展現自然地景之多樣性 |
主要保護對象 |
泥火山地景 |
啵∼啵∼啵∼低沈而有力的聲音間歇性不時的發出,這是一個有力道的泥火山。
烏山頂泥火山自然保留區是臺灣保存最完整的泥火山區,保留區有數處泥火山,是臺灣所有泥火山區中噴泥口最密集之處,同時也是錐狀泥火山最壯觀、最發達的地方。噴泥錐有的已休眠多年,有的至今泥火山噴流口仍能間歇性地噴出氣體,帶著泥漿冒出泡泡,並不時伴隨發出啵∼ 聲音。
泥火山的產生是由於地下的高壓氣體混和含有大量水分的泥漿共同噴發出地表所形成,同時由於泥漿的噴發、流動與乾縮使得部分的泥火山有著外觀狀似火山體形貌,因此稱之為泥火山。 臺灣的泥火山分布集中在西南地區泥岩丘陵地, 另有部分集中在屏東與臺東海岸山脈南段。烏山頂泥火山因噴發的能量大,加上泥漿的水量適中,因此形成數座噴泥錐體,是臺灣地區噴泥活動頻繁且噴泥口固定、噴泥錐體規模最大之處,極具地形景觀與地體構造上的意義。
保留區雖然面積小,但周邊有許多特殊的植物,如海濱常見的臺灣海棗、鯽魚膽、苦林盤等;而構樹、桃花心木等是此處的優勢樹種,光蠟樹在夏季時分吸引許多獨角仙在此繁殖,林下則有垂頭地寶蘭開放。此保留區目前可因環境教育需要現場登記進入,並須遵守相關自然保留區之規範。
成立緣起
本區是臺灣地區所有泥火山區中噴泥口最密集之處,同時也是噴泥錐最發達的地方。全世界共有27處泥火山活動,本區由於景觀特殊,這裡的泥火山地形易遭受破壞,為了保護此一特殊景觀,農業部(農委會)於民國81年03月依文資法,公告為「烏山頂泥火山自然保留區」。
地理位置
本保留區位於高雄市燕巢區深水村內,地屬高雄市政府深水農林牧場。
環境概述
氣溫:本區年平均溫度為27.4℃,最高月均溫是出現在7月28.9 ℃,最低月均溫則出現在1 月為18.8 ℃。泥火山群所冒湧的泥漿,溫度約28℃左右。
海拔高度:本區位在一個寬約150公尺,長約200公尺的平臺上,此平臺的海拔高度約175公尺。
地質特性:臺灣西南部和海岸山脈南段,地底下分別有厚達2,000公尺及1,000公尺以上的南化泥岩和利吉層泥岩,烏山頂泥火山形成旗山斷層及泥岩地質有密切的關係。旗山斷層是一個東北-西南走向的逆斷層,旗山斷層的錯動使得岩層產生破裂,有利於水分滲入至地底下與泥岩和成泥漿,然後高壓氣體沿著裂隙將泥漿噴出地表,堆積成泥火山。
生物資源
本區植生屬惡地植群,以半沙漠型之疏林為特徵,即介於草原與森林之間的過度型植群,如白矛、蘆葦、五節芒、相思樹、苦棘及臺灣欒樹等。區內出現的植物總計有47 科208 種,其中以菊科28 種最多、豆科25 種、禾本科25 種次之,大戟科亦有18 種。烏山頂泥火山區的特殊植物是大葉桃花心木,為常綠喬木分布於平臺兩座噴泥錐北方100公尺處,約有數十棵,形成平臺上的特殊景觀。哺乳類計有5 目6 科7 種,包括兔科、靈貓科、蝙蝠科、松鼠科、鼠科及獼猴科;鳥類計有10 目19 科28 種,其中以雀形目16 種最多;昆蟲類之調查,本區內昆蟲種類具多樣性,總計有11 目124 種,其中以鱗翅目35 種最多,鞘翅目23 種次之,蜻蛉目亦有20 種之多。
保育現況
本區因交通便利及鄰近農業、人為活動區域,入口處設立告示牌,周圍設置有圍欄,遊客可因環境教育需要於現場登記進入,並須遵守相關自然保留區之規範。
景觀特色
泥火山是因為泥漿和氣體同時噴出地面,冷卻而堆積而成,外形呈錐狀,如小丘,其尖端常有凹穴,且常有不時噴出的泥漿和氣體,這些氣體常可被點燃,或自行燃燒。烏山頂泥火山區最大的一座泥火山,高約3.5公尺,坡度約為50度,是一座典型的噴泥錐。每隔數秒即噴發一次,濃稠的泥漿沿錐面流下,形成舌狀的泥流,可及的範圍達直徑70公尺。
交通狀況
由高速公路楠梓交流道下,往大社燕巢方向,走188號縣道,經嶺口至烏山巷;或由臺21線經旗山、嶺口至烏山巷,而後行車約40分鐘,再步行約30分鐘,即可抵達。
瀏覽人次:67824
最後更新日期:2025-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