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資料
成立時間 |
桃園縣政府103.07.07日府農植字第1030161774號函公告 |
面積(公頃) |
315 |
地理位置(範圍) |
本區位在桃園市觀音區保生村、桃園市新屋區永興村及永安村,面積計315公頃,並分為核心區、緩衝區與永續利用區。 |
管理機關 |
桃園市政府 |
主要保護對象 |
海洋生態系、河口生態系之複合型生態系 |
備註 |
自107年04月28日起,中央主管機關移由海洋委員會及所屬機關(構)承接辦理 |
一、緣起
在臺灣本島1139公里的海岸線,有藻礁分布的海岸線累積不到50公里,僅存在於新北市三芝鄉、桃園沿海及屏東恆春半島東岸;桃園縣海濱藻礁更是全臺最大、生長最完整的藻礁地形,且存在的時間超過四千年。藻礁生態系孕育眾多生物物種,在眾多海洋生態系中,被認定為生物多樣性熱點之一;桃園觀音藻礁具有高物種的多樣性及豐富度,亦是臺灣西北海域重要生態系統之一。
藻礁不同於珊瑚礁,但兩種皆由生物體建造礁體。藻礁是由植物造礁,如紅藻門的藻類、綠藻門的藻類等,每年一層一層慢慢長,累積的速率很慢,約每十年才會增加一公分,其周而復始慢慢的沈積成礁體,可說是地球環境變遷所遺留下來的珍貴紀念物,其發育過程亦是臺灣西部海岸變遷的證據。
由於藻礁地形多孔隙的特性,是各種水中生物幼苗及其他生物的最佳棲地。棲息有各式各樣的底棲動物如甲殼類、貝類、多毛類等,而這些生物又能吸引水鳥,包括唐白鷺等,也是外海魚種重要的食物來源。藻礁沿岸自然成為孕育海中生物的育嬰床,延伸的外海即可成為豐富的魚場,漁業資源因此生生不息,成就了全臺輝煌的漁獲紀錄且唯一客家漁港的新屋區永安漁港,因此,也培養出海客文化特色。
比較分析藻礁生物多樣性研究文獻與鄰近具野生動物保護區身分的濕地(高美與香山濕地),顯見藻礁物種與鄰近濕地有很大差異,說明藻礁生態系之獨特性。且藻礁的藻類、刺胞動物、軟體動物、節肢動物與棘皮動物的多樣性較高,環節動物與節肢動物的數量尤其豐富。觀新藻礁的動物密度更是高美濕地的5倍,香山濕地的8倍之多,由此可知桃園觀新藻礁生態系的物種特性、生物豐度以及生物多樣性,都是值得我們去重視保護的。
藻礁的存續有賴河口生態系的健全,河口生態系是一個水陸之間的緩衝區,在生態上,不但提供鳥類庇護、覓食及繁殖時的棲地,也是成群南遷北移候鳥最主要的食物補給站及度冬區;此外,河口生態系亦為魚蝦貝類的主要繁殖場所,具有其不可抹滅之價值。除了擁有豐富的天然資源外,更是國內少數幾個雁鴨集體度冬區域之一,加上有機質豐富,招潮蟹、沙蟹及彈塗魚等各種魚蟹貝類繁衍昌盛,亦具有各種維管束植物,除提供動物棲息住所和食物外,也擔負起水土保持的重大責任。這塊生物資源豐富的海岸濕地,亟需加以重視,並依法予以保護, 根據桃園鳥會人士紀錄,已往觀音海岸曾聚集不少的唐白鷺,目前則不易看到。唐白鷺又稱為黃嘴白鷺,學名為
Egretta eulophotes。在臺灣為不普遍的過境鳥,但仍可在河口及潮間帶地區觀察到,因其族群小且數量不斷下降,被列為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的易危(VU)物種,亦在我國保育類鳥類名錄中,被列為第二級(珍貴稀有的野生動物)的保育鳥類,現今對其最大的威脅為棲地的喪失。
民國96年中油公司開挖海底天然氣輸送管線供臺電大潭電廠使用,首度讓藻礁為社會大眾所關切。此外,目前藻礁分布面積最廣的觀音沿岸由於工業廢水污染等原因造成藻礁嚴重生態浩劫,是以碩果僅存的觀音新屋藻礁區有保護的必要。
此外,桃園縣已於民國103年12月25日正式升格為直轄市,政府「愛臺12項建設總體計畫」更將「桃園航空城計畫」定調為旗艦計畫,一個進步的國際城市絕對需要注重生態保護與環境教育。
爰此,為了保護桃園藻礁此一珍稀生態系的完整性及景觀與生態資源,桃園市政府將觀音新屋沿岸藻礁及藻礁賴以存續的河口一體劃設為「觀新藻礁生態系野生動物保護區」(簡稱觀新藻礁保護區)。野生動物保護區範圍劃設的準則如下:
- 考慮標的物的過去、現在及未來的保全性:即考慮生態系的完整性,藻礁生態系統特色為略有濁度的小溪河口,故推展到現有藻礁之外,會影響藻礁健康的河口地區。
- 考慮野生動物保護區範疇界址之易於辨識性,以利執行應有的保護之工作。
- 考慮野生動物保護區之使用。
依據以上三項原則,本野生動物保護區主要保護對象為:河口藻礁海岸生態系及其棲息之鳥類、野生動植物。並訂定本保育計畫,以善加保護其自然與生物資源。
計畫內容除保護當地珍貴藻礁自然地景、河口藻礁海岸生態系及動植物相,除避免遭到不當人為開發利用致使自然資源受人為影響消失殆盡外,更將進行長期觀測研究,建立此生態敏感區的各項基礎資料,並將藉由妥善的經營管理,進行藻礁復育工作,以維護當地藻礁的生態環境。並同時考量居民生命安全、生活與生產的共識,與當地社區合作,進行生態旅遊或是環境教育的推廣,永續發展綠色經濟,使得藻礁的珍貴資源能妥善維護,並使用。餘請詳見附件保育計畫書
瀏覽人次:31110
最後更新日期:2024-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