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資料
保護區名稱 |
丹大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 |
面積(公頃) |
109,952.0 |
範圍 |
國有林林田山事業區第27、28、78-104、118-124林班,木瓜山事業區第48-54、70林班,丹大事業區第1-40林班,巒大事業區第135(第7、10、11、13小班除外)、136-179、181-201林班,濁水溪事業區第15-17、19-21、25-27、30林班 |
中央主管機關 |
農業部 |
管理機關 |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南投分署及花蓮分署 |
類別 |
森林生態系 |
公告日期 |
89.02.15 |
成立緣起
丹大事業區位於臺灣地理中心偏東南,面積遼闊,林相豐富而多變,自低海拔的亞熱帶闊葉林,暖溫帶針闊葉混淆林,到高海拔的冷溫帶針葉林,高山草原,都有囊括,植群類型歧異繁多,多樣化的棲息環境,孕育著相當豐富的動植物資源。
早期因為伐採珍貴的檜木資源等需要,於民國 47 年開築丹大林道,林業保育署(林務局)自民國 78 年改組之後,已從原來的事業單位轉變為以森林遊樂,生態保育,國土保安,水資源涵養為主的業務單位,自然保育成為主要工作重點之一,為了避免區內的棲地遭受濫墾濫伐,解決獵捕之壓力,也是為了落實「中央山脈生態廊道」的理想,以提供臺灣野生動物完整的棲息空間,農業部(農委會)依據野生動物保育法,於 89 年 2 月 15 日,公告本區為「丹大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
地理位置
丹大事業區,位居臺灣本島中部,濁水溪之上游,行政區涵蓋南投縣信義鄉、仁愛鄉,花蓮縣萬榮鄉及秀林鄉,北與太魯閣國家公園接壤,南與玉山國家公園、玉里野生動物保護區為鄰,以丹大林道為本區主要進出道路,海拔範圍自 521 - 3,619 公尺,涵蓋面積廣達 10,547 公頃。
本區地勢自東向西走向,東部為中央山脈崇山峻嶺,溪不一帶地勢較為平坦,丹大溪發源於東部北丹大山,沿中央山脈脊稜,南向經關門山,大石公山至丹大山等,與源自干卓萬大山,向西南經卓社大山,沿脊稜中間再分支向東南走向雙子山之卡社溪流域區隔。
環境概述
本區地質系統,概屬如新世及漸新世,多為硬質粘板岩及暗色砂岩,多裸露於溪岸兩側,而砂質頁岩因性易崩壞,在急斜地常形成斷崖,土壤主要為山地石質土,及部分之腐質壤土,惟各地深淺及肥瘠不一,由本區易見之廣大次生林,約略可知本區地質貧瘠易崩,僅少數位於較陰濕凹谷之櫟林帶為腐質質壤土。
由於本區跨越的面積廣大,地形複雜,氣候受到局部地形影響之變化甚大,跨越了亞熱帶,暖溫帶及冷溫帶等三個氣候帶。
生物資源
因為海拔高相差懸殊,森林之分布形成垂直森林帶,隨海拔高氣溫之變化而形成熱帶林,暖帶林,溫帶林,及寒帶林等四種森林帶,並構成闊葉樹林,針闊葉樹混淆林及針葉樹林等三種林相。海拔1,800公尺以下為闊葉樹林,優勢樹種為樟樹,楠木類,櫧櫟類等,海拔1,800 - 2,400公尺為針闊葉混合林,優勢樹種為扁柏,紅檜,臺灣杉,鐵杉,松類,櫧櫟類等,海拔2,400公尺以上的優勢樹種,主要為鐵杉,臺灣冷杉,臺灣雲杉,玉山圓柏等。
本區的野生動物相,非常豐富,根據民國 87 年師大王穎老師的調查,共記錄到 17 科 35 種哺乳動物,其中有 11 種屬於保育類動物,包括臺灣黑熊、臺灣獼猴、麝香貓、石虎、長鬃山羊、水鹿、山羌、黃喉貂、穿山甲、白鼻心、棕簑貓。鳥類共記錄到 27 科 87 種,其中有 39 種屬於保育類,內 19 種屬珍貴稀有或瀕危者,包括藍腹鷴、帝雉、松雀鷹、鳳頭蒼鷹、大冠鷲、翠翼鳩、紅頭綠鳩、鵂鶹、褐鷹鴞、翎角鴞、黃嘴角鴞、大赤啄木、綠啄木、臺灣藍鵲、黃山雀、赤腹山雀、畫眉、竹鳥與小剪尾。另有其他學者的調查,紀錄到爬蟲類包括臺灣標蛇,臺灣赤煉蛇,龜殼花,菊池氏龜殼花等為保育類野生動物。由保育類的野生動物之多,可以知道本區所蘊含的野生動物之多,堪稱野生動物的天堂。
本區鴟鴞科鳥類有四種,其中極為少見之褐鷹鴞亦在本區活動,可謂相當難得,而其他三種之個體包括鵂鶹、領角鴞、黃嘴角鴞,在本區中分布及數量皆相當普遍,顯示本區有相當豐富之食物資源。推測本區中應有相當高密度之小型哺乳動物數量,以提供鴟鴞科鳥類的需求。
保育現況
本區面積廣闊,植被資源豐富,區內包括天然林,草生地,森林與溪流等多種棲地類型,且位處深山地區,無形中提供野生動物良好的棲息環境,在過去曾有臺灣電力公司進行西電東送的工程,所以在本區處處可以看到高大的電纜高架。另外區內幾處先前被開墾種植高山蔬菜,土地收回後也針對遭長期施撒石灰導致鹼化的土壤,研究復育造林方式。開放山林後,本區的遊憩壓力大為提高,許多民眾進入本區,且丹大林道路況不佳,迭生管理上之難題。目前針對七彩湖週邊正籌備劃設野生動物保護區,以管理這些人為干擾,俟獲得當地原住民共識同意後,就能正式公告成立。
瀏覽人次:11057
最後更新日期:2024-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