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資料
保護區名稱 |
利嘉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 |
面積(公頃) |
1,022.36 |
範圍 |
國有林臺東事業區第7、9、10林班 |
中央主管機關 |
農業部 |
管理機關 |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臺東分署 |
類別 |
森林生態系 |
公告日期 |
89.10.19 |
成立緣起
利嘉林道位於臺東縣卑南鄉,全長約40公里,跨越海拔50到1500公尺,貫穿了「利嘉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範圍。從「利嘉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所規劃的範圍開始,林相保持的非常完整而原始,涵蓋多樣的生物相,但是林道下段大約 7.2 公里以下,人為開發嚴重,對於野生動物的生存,構成極大的威脅。
為了避免區內的棲地遭受濫墾濫伐,也是為了落實「中央山脈生態廊道」的理想,以提供臺灣野生動物完整的棲息空間,農業部(農委會)於民國 89 年 10月 19 日,公告本區為「利嘉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
地理位置
本保護區隸屬臺東縣卑南鄉,位於臺東市西北方距離約30公里處,地屬國有林臺東事業區第7、9、10林班,背倚中央山脈,面向臺東卑南溪沖積平原,與廣闊的太平洋,區內的大巴六九山,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與人文特色,利嘉林道貫穿大巴六九山區,是遠近馳名的林道,可遠眺綠島、蘭嶼。
利嘉林道全長 49 公里,貫穿本保護區,其終點為延平事業區第38林班。本林道原為伐木運材所開闢之林道,近年來,因自然保育政策之執行,自1992年起停止天然林之砍伐,現今本林道只用於造林載運工人及糧食之用。惟亦因此林道之開闢,故林道起點處農事發達,主要作物有檳榔、生薑、桂竹、麻竹、釋迦等。
環境概述
本保護區地質多屬第三紀層之粘板岩系及頁岩系。土壤多由深灰色板岩、砂岩、灰色泥岩等崩積化育所成的深層石質土。
本保護區最低氣溫者為1月,其平均氣溫為9℃;最高氣溫者為7、8月,其平均氣溫為21℃,年均溫為15.3℃,變化不大,可謂終年暖涼。
生物資源
保護區內之維管束植物種類總計約有301種,隸屬90科,其中稀有植物計有長穗馬藍、革葉冬青、松田氏冬青、南仁鐵色、金斗椆、旋莢木、土肉桂、銳脈木薑子、李氏木薑子、長果木薑子、小西氏楠、臺灣紅豆、烏心石舅、白榕、愛玉子、臺灣梭羅木、港口木荷、高雄金線蓮、黃花石斛、黃鶴蘭及細莖鶴頂蘭等21種。
本區為著名的賞鳥聖地,根據調查,本區出現的鳥種有:
大冠鷲、青背山雀、赤腹鷹、紅隼、繡眼畫眉、極北柳鶯、竹雞、白耳畫眉、灰斑鶲翠翼鳩、大彎嘴、黃腹琉璃、灰林鴿、小彎嘴樹、斑頸鳩、山紅頭、白鶺鴒、綠鳩、冠羽畫眉灰鶺鴒、小雨燕、綠畫眉、紅尾伯勞、五色鳥、紅嘴黑鵯、棕背伯勞、大赤啄木、烏頭翁、紅胸啄花鳥、花翅山椒鳥、藍磯鶇、綠繡眼、灰喉山椒鳥、臺灣紫嘯鶇、白腰文鳥、小卷尾、白尾鴝、黑臉巫鳥、大卷尾、黃尾鴝、麻雀、朱鸝、藍尾鴝、樹鵲、栗背林鴝....等
根據調查,利嘉林道不僅住有大量橙腹樹蛙,包括兩棲類、鳥類、爬蟲類、蛇類和哺乳類等,高達一百二十八種以上,生態系相當完整。
保育現況
本保護區環境歧異度大,地形亦多變化,具有各種坡向、坡度、河溝、稜脊、小山頭、峭壁、碎石坡、洞穴等,蘊育了豐富的物種及多樣性的植群。而保護區周圍尚有保護完整的天然林,恰可成為本保護區之緩衝地區,如此廣大腹地足供野生動物季節性遷移、覓食、繁衍、避敵之用,故保護區外天然林最好予以保留原狀。
利嘉林道之前段,多被開墾種植檳榔及其他果園,目前保護區內的臺灣獼猴及部分物種,如臺灣野豬、臺灣山羌等之數量及行為尚不至於危害附近農作物、果園及鄰近村落居民,將來是否會因受到保護而繼續增加其族群數量,致使保護區內的植群遭受破壞,亦或其族群向外擴散,造成居民不便及損害等,均應進行長期監測。因此,需建立適當且方便執行的族群監測方法,以繼續監測臺灣獼猴及其他動物之數量及其在保護區內外之活動、危害情形,避免引發捕獵及紛爭之困擾,以便進行適宜的經營管理措施。
保護區內除了豐富的動物相外,因其自然環境潮濕冷涼,極適合野生蘭花生育,每逢開花季節,可見遍地錦簇,景觀甚美。惟保護區內因有利嘉林道貫穿,因此如何避免此種因交通過於便捷所帶來的人為干擾,而造成保護區內動植物及其生育地受影響或遭破壞,為目前經營管理上最重要的課題。
師範大學教授呂光洋老師的「臺東利嘉林道動物調查」報告,證實當地的橙腹樹蛙族群量,冠居全臺且最穩定。在本島現已被發現的五種綠色樹蛙中,橙腹樹蛙的生態習性資料最欠缺。橙腹樹蛙列入紀錄的歷史不算早,約莫 1994 年間,經過學者專家鑑定後,才確定牠屬於臺灣特有種。呂光洋發現,橙腹樹蛙的活動範圍,多集中在原始闊葉林,一到了生殖季,雌蛙會利用倒塌木的積水灘作為產卵窩,因此,這些天然的腐朽樹木,不僅保有最原始的闊葉林原貌,也間接保護了橙腹樹蛙的命脈。
瀏覽人次:10450
最後更新日期:2024-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