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資料
保護區名稱 |
塔山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 |
面積(公頃) |
696.38 |
範圍 |
國有林阿里山事業區第22-25、27-29林班 |
中央主管機關 |
農業部 |
管理機關 |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嘉義分署 |
類別 |
森林生態系 |
公告日期 |
90.05.17 |
成立緣起
本區原本為阿里山針闊葉樹林自然保護區,位在國有林阿里山事業區第 22 - 25 、 27 - 29 林班地,海拔幅度跨越 1450 - 2600 公尺,涵蓋溫帶及冷溫帶氣候,其內包括造林地及原始林,為一針闊葉混淆林,林相完整,孕育許多珍貴樹木如紅檜、臺灣扁柏、鐵杉、華山松、臺灣二葉松等針葉樹,可以代表本省中南部山區之櫟林帶及樟殼林帶,實為一不可多得的保護區。所以於民國 90 年 5 月 17 日,依據野生動物保育法劃設為「塔山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
地理位置
面積近 696.38 公頃的塔山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位於嘉義縣阿里山鄉的塔山地區,是為了保護阿里山針闊葉混合林生態體系與區內野生動物,為臺灣第 15 個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登山口在眠月線鐵路 4 公里處。
環境概述
依照玉山氣象站的觀測資料推算,塔山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的 1 月平均溫度約為 5.8℃,7月平均溫度為 14.3℃,平均年降水量約3917公厘,冬季雨量與夏季雨量的比例約1/6,因雨量集中於夏季,屬於夏雨型氣候,由水文收支的情形顯示,本地11月與12月蒸發量大於降水量,故有明顯之乾旱發生,其平均相對溼度為85.5%,顯示本區屬於冷溫潤濕氣候。
生物資源
本區依照調查分析結果顯示,海拔1700-2200 公尺的大部分原生林,都已被砍伐造林,所栽種的物種以紅檜為主,並有小面積的臺灣杉,楓香點綴期間,海拔1850-2000公尺左右東向或東北向接近嶺線的坡面為臺灣鴨腳木-厚葉柃木林型,由高聳的樹冠層中,有少數紅檜及華山松之高大喬木推測,此為原生檜木林被砍伐後,經天然演替所形成的過渡植群,海拔1800-2400公尺左右的東北向或西北向則為紅檜-鐵杉林,北向或部分東北向則出現華山松-紅檜林型,海拔2250-2450公尺左右東向坡面則為鐵杉林型,而海拔2600公尺山頂附近及其南向接近嶺線裸岩附近,則為狹葉高山櫟-森氏杜鵑林型。
由於阿里山地區自日據時期就開始大舉伐木,使原生樹種大量消失,不過仍有不少地區經天然更新後,目前還保持原有植生狀態的針闊葉林,其中塔山地區原生紅檜、扁柏、華山松、鐵杉等均枝繁葉茂、優美蒼鬱,值得特別保護。此外本區尚有許多珍貴植物資源,例如阿里山山櫻、阿里山榆等闊葉樹,其中阿里山山櫻全臺僅剩50多株,塔山地區則有二十多株,占了全數一半左右。
動物方面,區內野生動物數量與種類都十分豐富,包含許多瀕臨絕種的保育鳥類如林雕、赫氏角鷹(俗稱熊鷹)、藍腹鷴、帝雉、灰林鴞、黃魚鴞等,更是臺灣鯪鯉(穿山甲)的海拔分佈最高限,塔山地區無疑是野生動植物重要的棲所。更重要的是,位處自然界食物鏈最上層的臺灣猛禽,更以此處做為其「王者的天地」,全臺21種保育類猛禽,塔山地區就有11種,占總數一半以上,而其中7種列為瀕臨絕種的保育類猛禽中,林雕、赫氏角鷹、灰林鴞與黃魚鴞等4種更以塔山為家,顯見此區在保育工作上的重要性。
保育現況
本區由於日據時代及臺灣光復後,檜木及鐵杉的過度砍伐,原生林已經幾乎絕跡,舉目所及者,幾乎都是次生造林地,昔日壯觀的檜木鐵杉,除了地勢比較陡峭的地區尚有殘存之外,幾乎無一倖免。 目前區內佔大面積者為紅檜人工林,現存的天然林經齡級判斷,亦屬於原生林經砍伐後,經天然演替所形成的次生林。
瀏覽人次:8011
最後更新日期:2024-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