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08/07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近年建置臺灣中大型哺乳動物長期監測網,至111年底總計架設了326台紅外線自動相機,監測成果顯示,以森林生態系為棲息地的獸類,包含保育類的臺灣水鹿、臺灣野山羊、黃喉貂;以及一般類的臺灣獼猴、山羌、臺灣野兔、黃鼠狼的相對豐度均持續上升。保育類的臺灣穿山甲、麝香貓與一般類的臺灣野豬、白鼻心等則維持穩定。而臺灣黑熊雖然尚需累積更多樣本數,但其歷年以來的相對豐度亦逐年增長。整體而言,森林性物種的族群均處於穩定或持續增長的狀態。
林業保育署表示,野生動物族群變動趨勢是保育政策擬訂的重要參考依據,但其基礎資料有賴長期調查監測,該署自104年起委託屏東科技大學團隊於臺灣本島逐步系統性建立紅外線自動照相機長期監測網共191個樣點,108-109年於自然保護留區及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架設60處樣點,109-111年針對黑熊再增設75處相機樣點。在標準化的作業程序下,長期記錄中大型獸類的分布與生態資訊,監測各物種的族群變動趨勢。
鼬獾趨於穩定 臺灣獼猴上升 石虎仍未脫困
林業保育署說明,近年來臺灣水鹿、山羌、臺灣野山羊、黃喉貂、黃鼠狼、麝香貓、白鼻心等物種的族群始終呈現穩定或上升的趨勢。而102年爆發狂犬病疫情的鼬獾,依據監測資料分析與防檢署公布的狂犬病監測結果,發現其自疫情爆發後族群相對豐度逐漸下降,但至107年疫情趨緩後,鼬獾的相對豐度也趨於穩定。
而108年調整為一般類野生動物的臺灣獼猴,在臺灣北中南東四個區域同樣都呈現豐度顯著上升的情況,且東部的豐度上升幅度更大。
有關石虎,長期監測網只在苗栗、南投及臺中3個縣巿的樣點有拍到石虎,雖然在南投地區執行的石虎族群密度監測計畫,顯示該區域的石虎族群穩定且族群密度有增加的趨勢,但整體而言,其相對豐度仍尚未回穩。
臺灣黑熊整體族群樂觀 但須嚴防人熊衝突
近年臺灣黑熊目擊紀錄頻傳,長期監測結果也顯示,臺灣黑熊的歷年平均相對豐度與時間呈現顯著正相關,表示相對豐度有逐年增長情形,但尚需累積更多樣本數才能在統計上確定其族群數量顯著上升。林業保育署說明,自109年針對臺灣黑熊增設的75處相機,除了110年2月、12月與111年1、2、8月以外,每月都有拍攝到黑熊。今年將再針對有黑熊目擊紀錄,或觀察到黑熊排遺、抓痕等跡象的新增點位設置監測相機,很快就能確定臺灣黑熊族群的增長趨勢。
而將監測相機與民眾通報紀錄與過去黑熊活動分布範圍進行比對,發現近年黑熊的活動範圍有往淺山擴張的跡象,推估未來被目擊及入侵山村聚落的情況會逐漸增加,因應此可能情勢,林業保育署將強化衝突管理,宣導人與野生動物和諧共處的觀念並提供必要協助,降低人熊衝突。
國有森林保育良好 淺山與農田生態系是未來的保育挑戰
林業保育署進一步說明,森林性物種的族群之所以能維持穩定或持續上升,關鍵在以中央脊梁山脈為主的國有森林,歷經多年來的復育與保護,良好的森林生態為野生動植物提供了充足的食物資源與繁育場域。相對地,分布於國有林之外、以丘陵及淺山農田為主要棲息環境的石虎,其存續就面臨諸多人為因素衝擊,如土地開發造成棲地滅失、疏林環境因原本的農林活動減少而逐漸演替為極盛相、不適當的農藥及滅鼠藥、路殺、遊蕩犬貓等。因而林業保育署將持續透過「國土生態保育綠色網絡建置計畫」,跨部門合作串聯各類型棲地;也藉由「瀕危物種及重要棲地生態服務給付推動方案」,鼓勵在地居民轉型友善農作及協助巡護棲地,期改善石虎及其他淺山物種的棲息環境。
林業保育署表示,目前建置的相機點位大多位於國有森林,後續將於國有林之外全臺的丘陵與平原地區廣設自動相機進行長期監測,擴大分析野生動物的長期族群變動趨勢,除可提供學術研究使用,也將提供保育類野生動物名錄評估及擬定保育策略之參考,以維護臺灣生物多樣性資源永續性。
回列表
瀏覽人次:580
最後更新日期:2023-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