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05/11
由觀樹教育基金會、雲林縣政府及農委會林務局在成龍溼地合作打造的高腳屋示範民居,107年5月11日舉行落成典禮,農委會主委林聰賢、雲林縣政府秘書長黃玉霜、華碩電腦董事長及觀樹基金會創辦人施崇棠等嘉賓蒞臨共同見證。這是首度由政府和民間攜手打造適合台灣沿海低窪地區的高腳屋住宅創新設計,兼具防洪、高齡友善空間、節能綠建築的功能,同時也展示成龍村在面對極端氣候環境下,如何轉型「與水共生」的故事。這座「成龍溼地說書館」未來將由觀樹教育基金會營運管理,將成龍溼地的發展經驗推展到西南沿海周邊區域,也盼吸引更多在地社區組織合作共同推動環境教育、溼地保育、友善養殖轉型等工作。
生態休耕補償策略有成 成龍濕地生態豐富
雲林縣口湖鄉成龍溼地原本為農耕地,因地勢較低且超抽地下水,以致地層下陷,且分別在1986年遭韋恩颱風及1996年遭賀伯颱風強烈侵襲,造成海水倒灌淹沒農地,長期積水無法耕種,隨著環境自然演替,漸成鹽分沼澤。
農委會林務局自94年度起,補助雲林縣政府辦理「雲林縣口湖鄉溼地生態園區經營管理示範計畫」,以「生態休耕」補貼的概念,承租地層下陷農地40餘公頃,不作開發,並鼓勵當地居民維持溼地環境,營造野生動植物棲息空間。同時與社區合作進行溼地自然資源調查與經營管理等工作。成龍地區為地層下陷所形成的溼地,因從前土地利用方式為農田或魚塭而有深淺不一的情形,形成不同的棲地環境,在不同季節適合不同的鳥種棲息,造就成龍溼地鳥類的多樣性。而在地理位置上,成龍溼地也是候鳥南來北往過境的中繼站。
林務局局長林華慶表示,經過多年的棲地復育,觀察記錄顯示,鳥類已從98年的28科86種增加至今36科118種。今年1月林務局進行黑面琵鷺的全球普查,也發現有40隻以上的黑面琵鷺選擇在成龍溼地過冬,顯示成龍溼地如今已經是一個良好的鳥類棲息地。
環境藝術創作及生態養殖 兼顧生產、生活、生態
為結合本地生態特色和產業發展,兼顧生產、生活和生態,林務局於民國98年邀請觀樹教育基金會長期進駐成龍村,推動「成龍溼地社區學習參與計畫」,並結合雲林縣政府、口湖鄉公所及成龍社區等,每年舉辦「成龍溼地國際環境藝術節」活動,長年陪伴居民一起面對環境議題,更從國內外藝術家的駐村創作中重新審視家園,凝聚社區意識。
雲林縣口湖鄉是台灣地層下陷最嚴重的區域之一,目前仍在持續下陷中,使地方環境的永續發展更顯迫切,並與產業之間存在密切的關聯。農委會林務局表示,近年積極推動國際里山倡議,其中的「里海創生」議題,維持健康的生態系統及永續的沿海漁業相當重要。林務局與觀樹基金會合作,除了生態環境方面的維護,還包含「不抽地下水實驗魚塭」的試驗操作,推廣海水生態養殖文蛤、白蝦等,目前社區已成立「成龍溼地鳥仔區生產班」,就是符合國際里山倡議的里海模式,產品也廣獲消費者好評。
農委會林聰賢主委表示,成龍地區在中央、地方政府、民間團體與社區夥伴能相互配合10年非常不容易,里海生態產業的發展非常符合農村再生計畫「生活、生產、生態」三生共構的精神,未來希望雲林縣政府持續輔導社區一起規劃,進一步參與提農村再生計畫,結合地方創生的推動。
公私部門合作 建構與水共生的里海示範基地
觀樹基金會施崇棠董事長表示,有感於地層下陷與氣候變遷問題的急迫性,觀樹基金會在林務局及雲林縣政府協助下,配合內政部修正「建築技術規則」推動沿海低窪地區高腳屋建築政策,於成龍溼地旁以自有經費(約新台幣1,200萬元)設計、興建一棟高腳屋型式的防洪示範民居,作為順應地層下陷環境的住宅範本,更盼藉此呼籲大眾關注地層下陷及氣候變遷等環境議題。
高腳屋命名為「蝦董ㄟ躼腳厝~成龍溼地說書館」,未來將由觀樹教育基金會營運管理,並將對外開放預約參訪,不僅提供沿海低窪地區住宅防洪、高齡友善空間、節能綠建築的展示解說場所,也將結合基金會長期在當地蹲點推動的社區營造,與在地社區組織一起進行環境教育、溼地保育、養殖產業轉型等工作,積極打造與水共生的永續環境。
這棟高腳屋是「里海示範基地NO.1」,未來也將由農委會與觀樹基金會、雲林縣政府合作推動建立「里海示範基地NO.2-魚寮」,作為社區生態養殖產業輔導及理貨站、亦可推廣傳統養殖文化、展示沿海地區人與自然的互動等。此外,後續將再成立「里海示範基地NO.3-自然中心」作為學習與水共生的環境教育場域,該區並將成為國內里海社區的示範點。
如今成龍溼地已是臺灣西南沿海重要的濕地生態園區,也是農委會未來規劃國土生態綠色網絡─沿海生態軸重要的一環。林務局期望這樣的「里海」經營理念能拓展到西南沿海周邊區域,吸引更多在地社區組織加入環境教育、溼地保育、友善養殖產業轉型等,讓點相連成線,串聯為國土綠網生態廊道。
回列表
瀏覽人次:6163
最後更新日期:2020-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