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灣首場「2018友善農業與農田生態國際研討會」 以「田裡幸福的腳印」探討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之願景播放

:::
201808/17
  臺灣首場「2018友善農業與農田生態國際研討會」於8月17日至19日,在臺灣大學霖澤館國際會議廳登場,由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與財團法人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主辦,邀請國內外農業與生態保育專家參與,以「田裡幸福的腳印」為主題,探討有機農業與友善農業的推動,是逆轉全球極端氣候變遷的新指標。林務局局長林華慶就政策面說明臺灣國土綠網的生態友善農業願景,並透過各界的研究成果與交流分享,啟發台灣乃至全球對有機、友善農業的認知與推展,實踐環境永續生態願景。
  農業在追求高產量的同時,如果忽略合理使用農藥、化肥的規範,容易造成土壤惡化、地力衰退、食品安全等問題,也造成生態系失衡、讓許多生存於土地上的物種隨之消失。林務局邀請長期深耕有機農業的慈心基金會一起推動綠色保育標章,促進農田生態平衡與糧食永續,並保障野生動物的棲地;更進一步輔導農民,鏈結上下游加工廠及銷售通路,建構完整的產銷鏈。尤其引入保育物種與在地自然人文發展的特色,轉為農產銷售價值,帶動民眾對生命、環境及生態系統的關注與支持。從生產、生態、生活到生命,串起人與自然萬物和諧共存、經濟保育雙贏的農業永續價值鏈。
 
  中央保育主管機關農委會主委林聰賢表示,林務局於2018年起推動的國土生態保育綠色網絡建置政策,結合跨部會及慈心基金會等民間夥伴協力推動綠色保育標章,針對屬於生物多樣性熱點的淺山與農業生產地區,以輔導、鼓勵方式,引導農民轉為友善環境的耕作或生產方式,不僅保全野生物的棲息地,亦健全農田生態系服務功能,實現農業生產及環境永續,邁向國際永續發展目標。
  林務局局長林華慶致詞時表示,東亞地區經濟大多以小農為主,田間種植不同的作物,亦造就一種濕地環境,雖有人為擾動,但規律性的擾動提供生物不同面向的需求,也使這些生態體系孕育很多特別的物種,林務局過去持續推動一些個案,去年開始更將這些個案的經驗,成就今年的國土生態綠網計畫,發展友善生態之生產模式,開發生態系統多元服務價值,並永續分享其惠益,建構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友善生產環境。
 
  本次研討會以「田裡幸福的腳印」為主題,分為「田裡有棲地」、「有機、友善生產」、「行銷價值鏈」、「農林是一家」及「我家在里山」五大主軸。國內產官學界於會中分享歷年推動的案例與經驗,及結合政府政策推動的成果。並且邀請國際友善農業與農田生態的專家學者遠道而來分享經驗,IFOAM國際有機運動聯盟世界理事Dr. Hans R. Herren分享「朝向永續發展的農業生產與糧食體系」、國際有機運動聯盟亞洲主席Dr. Zhou Zejiang分享「有機農業與環境永續」、印度Timbaktu Collective執行長暨國際有機運動聯盟世界理事Mr. C.K. Ganguly發表「透由小農生產合作社活絡產銷」,以及日本東京聯合國大學永續性高等研究所研究員Dr. Evonne Yiu演講「里山倡議及全球重要農業遺產系統(GIAHS)-透由社會-生態-生產地景的永續管理保育生物多樣性」等重要主題。加州大學教授 Tyrone B. Hayes則分享「從寂靜的春天到寂靜的夜晚:蟾蜍與男人的故事」,探討殺草劑成分中的環境荷爾蒙如何影響兩棲類雌化,甚而影響男性生育力之議題。

更多影音資訊請至連結:https://goo.gl/PXRpDu
相關照片

下列為本網站使用鍵盤操作相簿功能說明:

  • 向上鍵:照片選單顯示
  • 向下鍵:照片選單隱藏
  • 向左鍵:上一張照片
  • 向右鍵:下一張照片
  • ESC鍵:離開相簿
回列表
瀏覽人次:3648 最後更新日期:2018-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