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鴞棲架助農民 友善農業保生態

:::
202102/01
  神秘的保育類野生動物──東方草鴞,研究再度有了重大突破。農委會林務局屏東林管處與屏東科技大學鳥類生態研究室合作,在高屏地區豎立起20多處專為草鴞量身打造的棲架,設置地點涵蓋農地、荒草地和河灘地等可能會有草鴞出沒的環境,結果近半數棲架記錄到罕見草鴞的身影,證實猛禽棲架可以作為調查草鴞的有效方式,更使研究者瞭解到草鴞確實會利用猛禽棲架,站在高處觀察並捕捉農田裡的鼠類,幫助友善環境耕作的農民減少作物損失,創造人與野生動物共存共榮的正向生態循環。
  草鴞是地棲型的貓頭鷹,不像其他貓頭鷹大多居住在樹林,屬臺灣貓頭鷹中相當特殊的種類,目前主要分布在中南部平原至淺山丘陵的荒草地,白天休息及築巢繁殖都是在草叢裡。由於其心型臉盤像是蘋果剖面,非常獨特,早年又被稱為猴面鷹,也常被戲稱為「會飛的蘋果」等。臺灣的東方草鴞是特有亞種,屬第一級保育類,因為數量稀少且行蹤隱密不易發現,以往生態資料相當缺乏,棲地消失以及毒鼠藥的威脅,是草鴞面臨最嚴重的生存危機,因此為臺灣貓頭鷹中唯一的瀕臨絕種保育類野生動物。107年行政院核定林務局啟動國土生態保育綠色網絡建置計畫,就選定草鴞為南部生態綠網的重要指標物種之一。
  然而,由於草鴞晝伏夜出的習性及數量稀少,研究調查上最大的難題就是難以尋覓其蹤影,過往的研究曾嘗試透過播放叫聲來吸引草鴞出現,但成功率並不高。而猛禽棲架在歐美、澳洲等地農田,是農民使用的生態防治策略,屏東科技大學鳥類生態研究室過去為減輕毒鼠藥對生態的危害,以猛禽棲架「邀黑翅鳶來捕鼠」,獲得很大成功,同時在棲架透過自動相機監測,記錄到有不少猛禽和食蟲鳥都會利用棲架,不僅可協助農民在田間捕鼠抓蟲,還可以用來調查當地的鳥類組成。
  林務局近年大力推動保育生態的友善農業,獲得關心土地及生態的農友參與響應,不再使用化學農藥、滅鼠藥,為野生動物打造一個良好的棲地,但衍生而來的鼠、蟲害,就成為友善農友需面對的課題。有鑑於此, 109年4月起林務局屏東林管處特別與屏科大鳥類生態研究室合作,專為地棲型的草鴞打造高度較低的草鴞棲架,並把棲架設立在可能會有草鴞出現的環境,來測試草鴞是否會利用棲架,也期盼草鴞能成為農民生物防治鼠害的好幫手。
  這項計畫總計在高屏21處不同地點設立棲架並監測至少3個月,結果相當令人驚喜。其中有10處拍到草鴞停棲,速度最快的在設立當晚草鴞就來利用,慢的則是在設立一個月後拍到。有幾處棲架草鴞利用相當頻繁,不僅三天兩頭出現,甚至一個晚上可累計停棲1小時以上。草鴞在棲架上捕獵、理羽、打盹、還有兩隻草鴞追逐互動等,以往難以直接觀察到的行為,都被紅外線自動相機記錄下來(黑白影像),幾個月來的監測,已拍攝數萬張的照片和影片。
  這個研究結果不僅有助於突破草鴞調查不易的困難,也證實某些看似無用的荒地和河川高灘地,就是草鴞的重要棲地;而草鴞生存區域周邊的農地,更是草鴞夜間覓食依存的最佳環境。由於草鴞主食鼠類,就連台灣田野中體型最大的「鬼鼠」也能輕易捕捉,有很高的鼠害防治潛力。在證實草鴞會使用棲架之後,未來草鴞將可加入黑翅鳶和領角鴞的行列,成為友善農民的「免費捕鼠工」,以設置棲架吸引草鴞在農田停棲、捕鼠。負責執行此計畫的屏科大鳥類生態研究室研究員洪孝宇表示,目前已記錄9種猛禽和23種非猛禽的鳥類會利用棲架,不同的地區和環境會有不同鳥種,因此在田間設立棲架經常充滿驚喜,而設置棲架田地的農民也都感到訝異,原來自己田間的生態竟是如此豐富!
  林務局表示,在110年起實施「瀕危物種及重要棲地生態服務給付推動方案」,只要是在石虎、草鴞、水獺及水雉的重要生存區域內,符合不使用除草劑、毒鼠藥和獸鋏等條件,就可以領取每年每公頃最高2萬元獎勵金,藉此讓農地也可以是這些瀕危野生動物的安全棲地。而友善生態的農民,為全民良善管理土地、維護重要公益價值,也能獲得代表全民給付的報酬,等於是讓保護生態有薪水可領。林務局強調,不使用滅鼠藥不僅可保護草鴞等猛禽更是農民的好夥伴,幫助田間鼠害管理,一舉數得,盼更多農友加入友善生產行列,邁向「生活、生產、生態」永續的三生農業。
 
相關照片

下列為本網站使用鍵盤操作相簿功能說明:

  • 向上鍵:照片選單顯示
  • 向下鍵:照片選單隱藏
  • 向左鍵:上一張照片
  • 向右鍵:下一張照片
  • ESC鍵:離開相簿
回列表
瀏覽人次:5546 最後更新日期:2021-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