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資料
成立時間 |
連江縣政府111.05.03日府農產字第1110019706號函公告 |
面積(公頃) |
12.990527 |
地理位置(範圍) |
連江縣北竿鄉橋仔段、莒光鄉福正段及青帆段共計43筆地號(北竿鄉莒光堡與橋仔聚落周遭;莒光鄉東莒:衛生所至加油站、西莒:有容路周遭) |
管理機關 |
連江縣政府 |
主要保護對象 |
島嶼生態系 |
緣起
2007 年時任東莒國小校長的王建華老師,首度在馬祖列島的東莒發現雌光螢,當時鑑定為大場雌光螢(
Rhagophthalmus ohbai),並進行相關生態研究。2012年經農業部生物多樣性研究所(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的何健鎔組長(已歿),鑑定確認馬祖列島的雌光螢為新種,隨後發表了 2 種雌光螢科 (Rhagophthalmidae)螢火蟲,為紀念其特殊地域性,遂以馬祖列島地名為依據,分別命名為北竿雌光螢(
R. beigansis)與東莒黃緣雌光螢(
R. giallolateralus)。
該 2 種雌光螢為馬祖地區特有種生物,除其生態特殊如其名,主要是由雌性螢火蟲發光求偶而有別於一般螢火蟲;多數的螢火蟲,不論雌雄成蟲夜間皆會發光, 但以雄蟲發光器較多、較明亮為主,而雌光螢則是以雌成蟲發光為主,雄成蟲則幾乎不發光。另一特點則是雌光螢的雌成蟲外觀終生保持為幼蟲狀態,沒有翅膀,所以不會像一般螢火蟲一樣在夜間到處飛,只會待在地面上高舉尾部發光器,持續發光,吸引雄成蟲靠近。
生態習性特殊的雌光螢,亟具有發展成馬祖列島夜間生態旅遊的價值,但從島嶼生物學而言,雌光螢的生存環境是屬於非常脆弱的生態系,又馬祖各列島土地面積有限,若加上發展觀光的道路開發、遊憩設施的建置與遊客人潮增加,勢必對馬祖雌光螢之生存帶來重大影響,因此稍有不慎,這些物種即可能在數年內從世界上消失。
馬祖列島兩種雌光螢歷年調查顯示,兩種雌光螢分布地點與族群數量,呈現逐年下降趨勢,表示生存受到威脅,道路與人工設施開發、棲地破碎化、光害影響求偶溝通、化學藥品及自然災害等因素是造成族群衰退的因子。 粒線體基因序列顯示,兩種雌光螢遺傳多樣性皆極低,並不利於未來適應演化,有立即需要保育的必要,保護區之設立可以避免棲地破碎化及人工設施危害族群數量。爰此,於111年5月3日公告設立了馬祖列島雌光螢野生動物保護區。
餘請見附件保育計畫書。
瀏覽人次:3315
最後更新日期:2024-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