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腹山雀
:::

韌性評估社區案例

:::

他山之石:韌性評估融入調適性經營(RAWs-to-ACM)的台灣里山案例彙編


他山之石,可以為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詩經·小雅·鶴鳴》
 

一、「社會-生態-生產地景與海景(SEPLS)」保全活用的韌性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生物多樣性公約(CBD)為人類與大自然可持續互動而設定的2050年願景。十年來(從2010年),聯合國大學高等研究所(UNU-IAS)與日本環境省共同啟動的「國際里山倡議夥伴關係網絡 (The International Partnership for the Satoyama Initiative, IPSI)」以保全活用及永續經營「社會-生態-生產地景與海景 (socio-ecological production landscapes and seascapes, 簡稱SEPLS)」。
       為呼應CBD與IPSI的目標,林務局與東華大學合作於2016年起成立和擴展「台灣里山倡議夥伴關係網絡(Taiwan Partnership for the Satoyama Initiative, TPSI)」,透過林務局八個林區管理處的行政體系以及法鼓文理學院、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屏東科技大學、東華大學等台灣北中南東四區交流基地,逐年推動全台各地社區組織、政府單位、非政府組織、學術單位、綠色企業、農場和農園等多元權益關係者實務交流,已成為實踐「國土生態保育綠色網絡建置計畫」的重要機制。2020年起,更以增進「生物多樣性」和「韌性」作為國土綠網中里山倡議的首要推動目標。
      雖然里山倡議鼓勵保全活用SEPLS以提供人類社群供給、調節和文化服務和惠益,然而SEPLS目前面臨著許多直接和間接的威脅和衝擊,包括土地利用改變、氣候變遷與天然災害、外來種入侵、環境污染、自然資源過度利用或利用不足等直接威脅,以及生活習慣改變、都市化、人口外流及老化、文化傳統知識流失等間接威脅。在此威脅之下,如何讓高度依賴自然資源以及常位於自然災害風險的農村社區有能力保全活用SEPLS資源?這就需要維護和增進SEPLS的「韌性 (resilience)」。
      依據聯合國大學(2013)的定義,SEPLS的韌性是指:「地景-海景從各種干擾和壓力中吸收或恢復的能力(包括生態系統過程和社會經濟活動),而不會造成持久損害」。由於SEPLS是在地社群為了生活、生計需求與當地環境長期互動下產物,因此SEPLS的韌性同時包括當地環境(自然)和在地社群(人類)的兩個面向。維護和增進 SEPLS的韌性,便意味著降低當地環境和社群的脆弱度,並提高在地社群因應各種威脅和衝擊的調適能力。
 

二、SEPLS韌性評估之目的和評估指標


      實施SEPLS韌性評估之目的,即在於協助在地居民瞭解SEPLS韌性的現況、問題和趨勢、發展和實施SEPLS韌性的增進策略和行動方案、促進社區內部和外部的多元權益關係者溝通、以及增進社區居民經營SEPLS的調適能力。
      國際上有許多適用於全球和國家尺度等較高層級的指標(indicators),常需要在廣大區域蒐集到可量化的資料,以進行不同時間和空間的比較。因此這類指標的資料蒐集、分析和評估工作,常常依賴專家進行,社區居民參與資料蒐集的管道非常間接和有限,評估成果也不易為社區居民所瞭解。反之,SEPLS的韌性指標,則需要將尺度放在社區層級,因為惟有社區居民瞭解所在SEPLS韌性的現況、威脅、監測其進展,並進一步規劃對策和行動,才能持續維護和增進SEPLS韌性,與自然共生。
      SEPLS的「指標研究」在2011年便成為IPSI主要工作領域之一。IPSI的秘書處—聯合國大學高等研究所(UNU-IAS)與相關國際組織合作,於2014年發表了《SEPLS韌性指標工具箱》,將20項韌性指標歸納為五類。每一項指標皆有一個對應的問題提供社區工作坊討論和評分,評分採五等級:很高、高、中等、低、很低。上述20項SEPLS韌性指標的詳表以及評估操作可參見UNU-IAS(2014)以及李光中、王鑫(2015)。
 

三、SEPLS韌性評估指標的在地操作化-花蓮新社案例


      雖然聯合國大學發展的《SEPLS韌性指標工具箱》希望能全球適用,但由於世界各地的各種SEPLS的生態系統、生產類型和社會、文化等組成均不同,因此重要的是要確保指標對當地情況靈敏。理想的一套在地化的SEPLS韌性指標需要反映以下三個準據:
  • 完整性(comprehensive):指(1)具備廣度(涵蓋面向)、(2)指標與指標之間、指標與五大類主題之間具有邏輯性、關聯性和順序性、(3)能表明威脅和衝擊係來自天然或人為、直接或間接;
  • 適切性(relevant):指標的舉例說明很重要,每項指標都需要以對應於在地SEPLS特徵的例子來說明;
  • 易讀性(comprehensible):指標的用詞和用語需要簡單和明白,最好以圖像化方式來輔助說明,使在地居民更容易理解。
      為了發展具備「完整性」、「適切性」和「易讀性」的在地化SEPLS韌性評估指標,2020年間,國立東華大學環境學院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地景保育與社區參與研究室團隊,在花蓮縣豐濱鄉新社村兩個部落舉辦了透過一系列SEPLS 韌性評估工作坊(RAWs),發展出一套《在地化的SEPLS韌性評估指標》。如圖1,里山倡議「願景-方法-行動」三摺法的五個具邏輯關聯性的行動面向,各有4個互相關聯的在地化韌性評估指標,構成具完整性和邏輯關聯性的【5/20】評估架構。有關如何規劃及實施SEPLS韌性評估工作坊的操作指引,可參考孫夏天等人(2020)的《營造韌性的「森-川-里-海」:韌性指標在地化並融入花蓮新社村「社會-生態-生產地景與海景」的調適經營》及李光中 & 孫夏天(2022)的《台灣里山倡議夥伴關係網絡(TPSI)社會-生態-生態地景與海景(SEPLS) 韌性評估案例融入調適性協同經營進階研習工作坊指引手冊》(註:請於以下下載區下載)。
 


圖1 對應於里山倡議5大行動面向的20個在地化SEPLS 韌性評估指標(孫夏天等人,2020)
 

四、林業保育署八個分署的SEPLS社區韌性評估成果


      2020-2024年間,在林業保育署與國立東華大學團隊的合作,以及TPSI 四區基地的支持與輔導之下,林業保育署八個分署順利完成了第一輪與第二輪SEPLS社區案例(各分署每一輪一處)的韌性評估工作坊(RAWs),並開始將 RAWs 的成果(如,SEPLS 社區的優先議題、面臨的威脅、具有的資源)融入在地調適性協同經營(ACM)的過程(RAWs-to-ACM)(圖2)。

圖2 2020-2024年間,林業及自然保育署(林業保育署)八個分署轄區的 16個SEPLS社區,在TPSI 四區基地的支持與輔導之下,已順利完成了韌性評估工作坊(RAWs)之作業並開始將 RAWs 的成果融入在地調適性協同經營(ACM)的過程(RAWs-to-ACM)

      這是歷年來首次透過主管機關轄區的體系,在共同討論及策略盤點之後篩選的台灣北中南東 SEPLS 社區,經過一系列系統性的研習工作坊,各地同步執行的SEPLS 的 RAWs-to-ACM。本經驗對於台灣和國外其他 SEPLS 社區、其他主管機關/單位、相關事務工作者等等目標對象具有非常高的參考價值。為此,2023-2024年間,國立東華大學與林業保育署合作,透過一系列實體與線上研習工作坊,協助八個分署準備彚整和撰寫SEPLS社區的韌性評估成果,以下是林業保育署各分署第一輪韌性評估社區的名稱,以及案例成果報告的連結。

 
相關照片

下列為本網站使用鍵盤操作相簿功能說明:

  • 向上鍵:照片選單顯示
  • 向下鍵:照片選單隱藏
  • 向左鍵:上一張照片
  • 向右鍵:下一張照片
  • ESC鍵:離開相簿
附件下載
檔案名稱 格式
孫夏天等人(2020)《營造韌性的「森-川-里-海」:韌性指標在地化並融入花蓮新社村「社會-生態-生產地景與海景」的調適經營》 pdf pdf 檔案大小:8816KB 下載次數:7
李光中 & 孫夏天(2022)《台灣里山倡議夥伴關係網絡(TPSI)社會-生態-生態地景與海景(SEPLS) 韌性評估案例融入調適性協同經營進階研習工作坊指引手冊》 pdf pdf 檔案大小:6212KB 下載次數:8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 花蓮分署:港口村RAWs-to-ACM 案例報告 pdf pdf 檔案大小:6979KB 下載次數:14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 臺東分署:都歷部落RAWs-to-ACM 案例報告 pdf pdf 檔案大小:8791KB 下載次數:8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 屏東分署:高士村RAWs-to-ACM 案例報告 pdf pdf 檔案大小:6342KB 下載次數:12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 嘉義分署:上林社區RAWs-to-ACM 案例報告 pdf pdf 檔案大小:8813KB 下載次數:7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 南投分署:成龍社區RAWs-to-ACM 案例報告 pdf pdf 檔案大小:6240KB 下載次數:38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 臺中分署:斯可巴社區 RAWs-to-ACM 案例報告 pdf pdf 檔案大小:5544KB 下載次數:7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 宜蘭分署:雙連埤聚落RAWs-to-ACM 案例報告 pdf pdf 檔案大小:6958KB 下載次數:15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 新竹分署:新屋區笨港、深圳、蚵間三里 RAWs-to-ACM 案例報告 pdf pdf 檔案大小:5482KB 下載次數:16
瀏覽人次:127 最後更新日期:2025-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