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海洋地質公園

:::

基本資料

成立時間 109年8月12日
面積(公頃) 12,796.36
地理位置(範圍) 澎湖全區陸域、周圍潮間帶
主管機關 澎湖縣政府
類型 縣定自然地景
符合之指定基準 1.以特殊地形、地質現象之地質遺跡為核心主體。
2.特殊科學重要性、稀少性及美學價值。
3.能充分代表某地區之地質歷史、地質事件及地質作用。
管理維護者 各分區所涉機關單位、產業團體及民眾。
 

指定地質公園之緣由及理由

一、以特殊地形、地質現象之地質遺跡為核心主體
澎湖群島是台灣三大火山群之一,為17Ma(百萬年)到8Ma幾次的裂隙噴發,地表裂隙中溢出的火山熔岩流所凝結而成。

火山熔岩流在冷卻時體積收縮,形成玄武岩的柱狀節理,呈六角柱或多角柱,再加上海蝕及其他地形作用的影響,造成許多高低起伏、變化多端的特殊地形與地質現象。垂直的柱狀節理以小門嶼、西嶼、桶盤嶼、西吉嶼和七美島最為壯觀,彎曲的柱狀節理則見於白沙嶼、員貝嶼、貓嶼及七美島等地。

這些壯觀的玄武岩旁,可能就是火山頸、熔岩池、火山口、岩脈、以及靠近火山口的火山角礫岩等特殊地形之地質遺跡。如赤嶼奎壁山的岩脈、馬公市西衛里北側海濱2環狀及輻射狀解理的低平火山口、小門鯨魚洞火山口湖的痕跡、吉貝嶼高達三公尺的大片灘岩等。另有較特殊的粗粒玄武岩-微輝長岩,其結晶大到肉眼可見,是澎湖最老的玄武岩,以天台山的板狀節理最具代表性。

二、具特殊科學重要性、稀少性及美學價值
藉由地層剖面,可以了解澎湖的火山是噴發在陸上與相當淺海的環境中。中生代岩層只出露於花嶼,接著為中新世澎湖層,玄武岩為此地層主要的火山活動產出物,也是澎湖最重要的岩石地層。澎湖群島的柱狀玄武岩渾然天成、氣勢磅礴,呈現各種不同的樣貌,有垂直狀、傾倒狀、放射狀、倒伏狀等奇特地景,全臺僅有。

例如桶盤嶼,有澎湖層非常標準的地層層序,從上而下,為球狀風化玄武岩、柱狀節理玄武岩、紅土或黏土、具交錯層之淺水沉積、砂頁岩、泥流層、風化玄武岩之碎屑、球狀風化玄武岩,這樣的層序解釋玄武岩熔岩流爆發後露出地表、風化堆積等沉積循環,具備科學研究的重要性。又如七美龍埕,為澎湖最具規模的凝灰角礫岩,高達三十公尺,龍埕地形為火山口塌陷皺褶,後經長期海蝕作用所成平台,可見延伸到海裡的岩脈與類似火山口的遺跡,另有層層黃色砂岩保留大型交錯層紋理、放射狀玄武岩等不同地貌。

三、能充分代表某地區之地質歷史、地質事件及地質作用
依地質年代研究顯示,澎湖群島最早的火山活動在望安及將軍澳嶼,年代約在17Ma,隨後約在14-15Ma除南海諸島區外,各區皆具火山活動紀錄,也是目前望安島測得最年輕的噴發時間。之後約13Ma於北海諸島區、本島區及西嶼區皆有噴發;約在12Ma的火山活動分布於本島區、北海諸島區及南海諸島區,此為南海諸島目前測得最早的噴發時間;在10-11Ma間的火山活動分布於本島區、西嶼區及南海諸島區,此為澎湖群島目前定年資料上最後一期大範圍的火山噴發時間。之後約在7-9Ma只有零星幾個地點有紀錄。

根據調查研究,澎湖群島的地質、地形景觀,及其所代表的動態作用意義,應具有相當高的區域性和全球性的普世價值(Outstanding Universal Value)。澎湖海洋地質公園以多樣玄武岩地景、沙灘與海洋生態著名,地景不但具稀有性、特殊性,更具環境研究和科學教育的重要性,所在地的生態人文資源也提供理解當地文化的基礎,創造具人文與自然環境互為表裡的地質公園。

 

地理位置

澎湖全區(包含五鄉一市陸域部分)及周圍潮間帶。

環境特質及資源現況

詳見附件評估圖說資料。
 

範圍圖

澎湖海洋地質公園範圍
附件下載
檔案名稱 格式
澎湖海洋地質公園評估報告書 pdf pdf 檔案大小:7200KB 下載次數:1087 docx docx 檔案大小:20914KB 下載次數:3094
澎湖海洋地質公園公告 pdf pdf 檔案大小:3311KB 下載次數:405
瀏覽人次:4477 最後更新日期:2021-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