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腹山雀
:::

合作計畫與「里山發展機制」

:::
「實地活動」是里山倡議國際夥伴關係網絡運作架構的五大工作面向之一,目標是「透過各會員組織的個別計畫或會員組織間的合作計畫,從事里山倡議的研究和實務的相關行動」。據2013年9月統計,IPSI執行委員會核備了29項合作計畫,其中一項為「里山發展機制(The Satoyama Development Mechanism, SDM)」,係由全球環境策略機構(IGES)、聯合國大學高等研究所(UNU-IAS)以及日本環境省(MOEJ)於2013年5月聯合啟動的IPSI合作計畫。

里山發展機制計畫的目的在於提供「種子基金(seed funding)」,鼓勵IPSI會員提送具成功潛力的計畫,申請美金一萬元內的小額補助。提案計畫類型分下列四種:社區本位的實作計畫、研究計畫、促進會員間合作的觸發計畫(例如舉辦會議、工作坊和大型研討會)、能力培育和IPSI宣傳計畫(例如製作環境教育相關資料、傳播和外展活動等)等。

2013年共有19項提案計畫,通過補助6項,其中之一是國際自然生態保育學會的提案「將茶園害蟲轉為盟友:臺灣花蓮一處里山地景案例(Converting pests to allies in tea farming- a potential case of Satoyama landscape in Hualien, Taiwan)」 ;2014年共有20項提案計畫,通過補助6項,其中之一是國立東華大學的提案「里山倡議融入國家和地方脈絡:以臺灣一處原住民社區水稻田文化景觀的協同規劃過程為案例(Tailoring Satoyama initiative concepts to national and local context: A Case Study of the collaborative planning process of a Rice Paddy Cultural Landscape in an Indigenous Community, Taiwan)」 。其實,臺灣各地實務案例若能以整理和論述,相信還有許多處可以和國際社群分享並獲得肯定。
瀏覽人次:1751 最後更新日期:2019-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