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亞水獺

:::
物種學名:
Lutra lutra
分類:
食肉目Carnivora 貂科Mustelidae 水獺亞科Lutrinae
臺灣紅皮書名錄評估受脅類別:
極危 (Critical Endangered, CR) 2017
IUCN紅皮書名錄評估受脅類別:
近危 (Near Threatened, NT) 2015
野生動物保育法保育等級:
瀕臨絕種野生動物
族群趨勢:
金門島的西半部與烈嶼有減少趨勢,金門島東半部的相對穩定
外部資源:
照片:
黃福盛攝
物種分布

過去曾廣分布於臺灣本島各地海拔1,500公尺以下的溪流河川,1980年代尚有零星的紀錄,但自1990年代以來已無可靠的出現證據。目前僅在金門本島(大金門)有穩定的族群,烈嶼(小金門)則是偶有出現蹤跡。至於金門鄰近的中國大陸廈門地區,因棲地開發破壞嚴重,可能已經絕跡。

2012-2021年歐亞水獺分布紀錄圖
環境與棲地

棲息於湖泊、池塘、河流等淡水域,以及有淡水可利用的海岸地區。偏好斜坡不太陡的水岸與較淺的水域,並會避開深水區。岸邊的植被覆蓋有利於水獺的生存。主要在水裡覓食、移動,休息、生殖、育幼的行為則是在陸地上進行。很少自己掘洞,除利用天然洞穴,並不排斥利用人工構造物為巢穴。目前水獺族群主要棲息於大、小金門的水域環境,在大金門的海岸地區亦有不少的活動利用。

水獺喜好水域周邊植被覆蓋良好,可供躲藏休息的岩石、木頭或人工設施,邊坡不會太陡峭,有利進出水域(洪佩琦攝)
水獺喜好水域周邊植被覆蓋良好,可供躲藏休息的岩石、木頭或人工設施,邊坡不會太陡峭,有利進出水域(洪佩琦攝)
威脅因素

水獺在臺灣本島因棲地日趨惡化加上人為獵捕,近30年間未曾於野外被發現紀錄過。目前水獺族群僅存於金門,推估族群數量約200隻左右。近十餘年來金門戰地政務解除後土地快速開發;另氣候異常降雨量少導致水道乾涸,湖泊水體抽乾或填平、水質污染等因素,致使水獺棲地及連接水域的通道快速消失,加上放養遊蕩犬貓之威脅、新闢建道路與車輛增加也提高路殺的機率,在在都威脅水獺的生存,尤其西半島狀況最為嚴重。

水域兩岸或周遭的植被是水獺育幼、休息、避敵的處所,若遭到清除,則使水獺的棲所失去遮蔽而離開(洪佩琦攝)
水域兩岸或周遭的植被是水獺育幼、休息、避敵的處所,若遭到清除,則使水獺的棲所失去遮蔽而離開(洪佩琦攝)
水獺會利用各種形式的水道作為主要移動。涵洞設計不佳、水道植物如布袋蓮過多、水壩或攔水堰坡度過陡及斷面過高…等水道受阻情形,將提高水獺穿越馬路受撞擊致死的機會(洪佩琦攝)
水獺會利用各種形式的水道作為主要移動。涵洞設計不佳、水道植物如布袋蓮過多、水壩或攔水堰坡度過陡及斷面過高…等水道受阻情形,將提高水獺穿越馬路受撞擊致死的機會(洪佩琦攝)
金門乾濕季明顯,又因全球暖化嚴重延長乾旱季節,使農塘水域水位過低或乾涸,不利水獺移動;亦可能讓水質惡化,使得主要食物—魚類大量死亡,導致水獺可能因此必須移往他處覓食,增加路殺或相互爭奪食物打鬥死傷風險(洪佩琦攝)
金門乾濕季明顯,又因全球暖化嚴重延長乾旱季節,使農塘水域水位過低或乾涸,不利水獺移動;亦可能讓水質惡化,使得主要食物—魚類大量死亡,導致水獺可能因此必須移往他處覓食,增加路殺或相互爭奪食物打鬥死傷風險(洪佩琦攝)
水獺常因領域競爭或尋找食物而遷徙移動,每年9月至隔年4月亦是繁殖季與幼獺探索期。駕駛人沒有注意路面情形,讓穿越馬路的水獺不幸路殺(鄭向廷攝)
水獺常因領域競爭或尋找食物而遷徙移動,每年9月至隔年4月亦是繁殖季與幼獺探索期。駕駛人沒有注意路面情形,讓穿越馬路的水獺不幸路殺(鄭向廷攝)
遊蕩犬貓會與水獺爭奪地盤與食物,牠們與水獺同屬食肉目動物,如遭受攻擊,狂犬病、犬貓小病毒、貓瘟等疾病可能對水獺生存造成極大威脅(洪佩琦攝)
遊蕩犬貓會與水獺爭奪地盤與食物,牠們與水獺同屬食肉目動物,如遭受攻擊,狂犬病、犬貓小病毒、貓瘟等疾病可能對水獺生存造成極大威脅(洪佩琦攝)
相關照片

下列為本網站使用鍵盤操作相簿功能說明:

  • 向上鍵:照片選單顯示
  • 向下鍵:照片選單隱藏
  • 向左鍵:上一張照片
  • 向右鍵:下一張照片
  • ESC鍵:離開相簿
瀏覽人次:13209 最後更新日期:2023-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