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鷹

:::
物種學名:
Nisaetus nipalensis
分類:
鷹形目Accipitriformes 鷹科Accipitridae
臺灣紅皮書名錄評估受脅類別:
瀕危 (Endangered, EN) 2017
IUCN紅皮書名錄評估受脅類別:
近危 (Near Threatened, NT) 2021
野生動物保育法保育等級:
瀕臨絕種野生動物
族群趨勢:
減少
外部資源:
照片:
黃永坤攝
物種分布

可見於海拔300-2,800m的森林環境,偶而也出沒於海拔3,000m以上的高山,此應屬於中海拔個體御風而上的情形。目前確知熊鷹巢位的最高海拔在1,900m(東部)、2,050m(西部)。過去分布較廣,例如淡水、恆春半島都有紀錄

2012-2021年熊鷹分布紀錄圖
環境與棲地

分布於中高海拔原始闊葉林與針闊混合林,偏好有大樹的森林棲地活動。臺灣的熊鷹幼鳥常在淺山林地、農墾地等環境。

熊鷹常停棲在視野良好的大樹枝條上,伏擊捕捉臺灣獼猴、山羌、松鼠等大小獵物,是森林生態系的頂級消費者。其覓食策略主要為坐等型,相較於主動搜尋獵物的林鵰與大冠鷲有較少的滯空飛行時間(黃永坤攝)
熊鷹常停棲在視野良好的大樹枝條上,伏擊捕捉臺灣獼猴、山羌、松鼠等大小獵物,是森林生態系的頂級消費者。其覓食策略主要為坐等型,相較於主動搜尋獵物的林鵰與大冠鷲有較少的滯空飛行時間(黃永坤攝)
熊鷹幼鳥離巢之後逐漸向親鳥的活動範圍外探索擴散,某些個體的活動範圍甚至可達 621.5 km2,並且有許多跨越中央山脈移動的例子。沒有固定地盤的未成熟個體較常在淺山破碎林地、農墾地等處現蹤(黃永坤攝)
熊鷹幼鳥離巢之後逐漸向親鳥的活動範圍外探索擴散,某些個體的活動範圍甚至可達 621.5 km2,並且有許多跨越中央山脈移動的例子。沒有固定地盤的未成熟個體較常在淺山破碎林地、農墾地等處現蹤(黃永坤攝)
威脅因素

在排灣族與魯凱族的傳統文化中,熊鷹極具代表性。熊鷹羽毛為部落頭目或重要人物的表徵,過去獵人會將羽毛進貢給部落領袖,由其分配給家族、巫師、獵獲熊鷹的勇士,之後將獵獲個體放生或作他用。部落傳統佩戴熊鷹羽毛之規範嚴謹,如今在環境變遷下逐漸式微、規範鬆散,造成熊鷹羽毛需求日增,加上部分獵人和傳統領袖的依存關係瓦解,羽毛流通商品化所衍生非法狩獵問題,使熊鷹無法回到野外,對野外族群形成某種程度的壓力。

熊鷹是大型猛禽,性成熟時間長、族群補充率較低(黃永坤攝)
熊鷹是大型猛禽,性成熟時間長、族群補充率較低(黃永坤攝)
熊鷹羽飾配戴文化對於傳統領域在高屏、臺東的排灣族和魯凱族原住民有深刻的關聯,是神聖尊貴的象徵(黃永坤攝)
熊鷹羽飾配戴文化對於傳統領域在高屏、臺東的排灣族和魯凱族原住民有深刻的關聯,是神聖尊貴的象徵(黃永坤攝)
在傳統祭儀場合可見販賣熊鷹羽毛的攤販。現今的羽飾文化已經偏離傳統,由此衍生的龐大羽毛市場更加劇熊鷹的狩獵壓力(黃永坤攝)
在傳統祭儀場合可見販賣熊鷹羽毛的攤販。現今的羽飾文化已經偏離傳統,由此衍生的龐大羽毛市場更加劇熊鷹的狩獵壓力(黃永坤攝)
相關照片

下列為本網站使用鍵盤操作相簿功能說明:

  • 向上鍵:照片選單顯示
  • 向下鍵:照片選單隱藏
  • 向左鍵:上一張照片
  • 向右鍵:下一張照片
  • ESC鍵:離開相簿
瀏覽人次:11532 最後更新日期:2023-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