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物種學名:
- Mauremys mutica mutica
- 分類:
- 龜鱉目Testudines 地龜科Geoemydidae
- 臺灣紅皮書名錄評估受脅類別:
- 近危 (Near Threatened, NT) 2017
- IUCN紅皮書名錄評估受脅類別:
- 極危 (Critically Endangered, CR) 2018
- 野生動物保育法保育等級:
- 瀕臨絕種野生動物
- 族群趨勢:
- 減少
- 外部資源:
-
- 照片:
- 陳添喜攝
物種分布
柴棺龜分布在中國大陸中部、南部(包括海南)到越南北部、臺灣與日本琉球群島南部的八重山群島部分島嶼,但形態變異極大且有明顯遺傳分化,其分類地位有待釐清。
柴棺龜於1908年在臺灣首次記錄。分布臺灣北部、中部及東部靠山區水域環境,並非呈現全島性分布,且有明顯的塊狀分布現象,主要在靠近低海拔山區或丘陵地之水塘、沼澤、溝渠等水域環境,利用周邊的陸域環境之頻度極高。亦因水域及周邊陸域棲息環境的消失、劣化及非法獵捕,野生族群亦已快速消失。
環境與棲地
柴棺龜為半水棲淡水龜,偏好山區盆地水流緩慢且水生植物生長茂密之溝渠、淺水域、草澤或暫時性水域或河谷附近環境,偶而於陸域環境活動。成龜常於鄰近陸域環境活動、攝食,並利用較潮溼之森林底層、灌叢或草叢下方渡冬。因棲息淺水域環境特性,常隨乾溼季水位變化而有長距離遷移。常利用水生植物生長茂密淺水域與陸域棲息環境的特殊習性,增加對其棲地保護的困難度,尤其在受嚴重人為干擾的低海拔環境。
因為柴棺龜幼龜體型小易遭捕食,母龜會選擇鄰近水位較穩定水域且日照較充足的開闊環境產卵
威脅因素
臺灣因人口密度高,低海拔山區淺水域或暫時性水域環境常受人為活動高度干擾或改變,包括土地利用、人工構造物、道路、農墾、遊憩、或野生動物利用等,亦可能造成棲地環境消失、改變或劣化。另外非法獵捕與飼養繁殖、販運走私、不當放生等亦影響當前臺灣柴棺龜野生族群長期存續的嚴重威脅。
柴棺龜偏好水生植物生長茂密的淺水域環境,因土地利用型式的改變而消失(陳添喜攝)
柴棺龜於不同水域間移動所利用的溝渠廊道或陸域環境,常因不同用途的人工構造而被破壞或阻隔
由宜蘭縣與花蓮縣調查柴棺龜族群現況結果顯示,其族群快速消失或低族群密度的原因主要為非法獵捕。可發現摺疊式魚籠、蜈蚣網或自製陷阱籠,內部放置漂浮物(如空寶特瓶),以防止淡水龜溺水死亡;部分淺水域環境可直接徒手捕捉淡水龜類,增加非法獵捕執法的困難度
相關照片
下列為本網站使用鍵盤操作相簿功能說明:
- 向上鍵:照片選單顯示
- 向下鍵:照片選單隱藏
- 向左鍵:上一張照片
- 向右鍵:下一張照片
- ESC鍵:離開相簿
瀏覽人次:15510
最後更新日期:2023-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