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狐蝠

:::
物種學名:
Pteropus dasymallus formosus
分類:
翼手目Chiroptera 狐蝠科Pteropodidae
臺灣紅皮書名錄評估受脅類別:
瀕危 (Endangered, EN) 2017
IUCN紅皮書名錄評估受脅類別:
近危 (Near Threatened, NT) 2016
野生動物保育法保育等級:
瀕臨絕種野生動物
族群趨勢:
增加
外部資源:
照片:
林清隆攝
物種分布

臺東綠島於1970年代以前,推估曾有超過2,000隻臺灣狐蝠的紀錄。然而1971年後進行大規模木麻黃的人造植林,其樹形稀疏且果實非狐蝠之食物,再加上1976~1986年間曾發生大量獵捕事件,導致當地臺灣狐蝠數量銳減。

目前主要分布在宜蘭龜山島、臺東綠島與花蓮。在臺灣本島的基隆、新北、宜蘭、臺東與屏東有零星出現紀錄。

2012-2021年臺灣狐蝠分布紀錄圖
環境與棲地

為夜行性動物,於晨昏及夜間活動,日間通常棲息在森林中的山坳或谷地,黃昏時始外出活動覓食、停棲休息與個體間交流。多為單獨活動,停棲於其食用樹種(如稜果榕)或棲息樹種(如棕櫚科高大樹株)覓食或休息。近期透過花蓮在地狐蝠監測志工的觀察,發現狐蝠日間亦會棲息於市區綠地樹林中。

原始或完整的森林環境對維持臺灣狐蝠族群是重要且必需之因素(林清隆攝)
完整的森林環境對維持狐蝠族群是重要且必需之因素(林清隆攝)
臺灣狐蝠在夜間活動時,並非像一般食蟲性蝙蝠以超音波回聲定位搜尋,而是靠視覺與嗅覺探查週遭環境與尋找食物。因此,栽植狐蝠可利用樹種結成熟果供狐蝠取用(如桑科榕屬植物、大葉山欖、瓊崖海棠等),是營造友善狐蝠棲地環境方法(林清隆攝)
臺灣狐蝠在夜間活動時,並非像一般食蟲性蝙蝠以超音波回聲定位搜尋,而是靠視覺與嗅覺探查週遭環境與尋找食物。因此,種植桑科榕屬植物結成熟果實供狐蝠取用,是營造友善狐蝠棲地環境方法(林清隆攝)
威脅因素

過去臺灣狐蝠的綠島族群因1970年代棲地大幅減少或劣化、食物資源消失及人為獵捕等原因而數量銳減,1990年代則因當地外來種赤腹松鼠族群快速增長,與臺灣狐蝠競爭食物資源,當前則受到旅遊風氣大盛的高強度干擾,以及棲地偶而意外發生林火。其他威脅如社會保育意識或共識不足、保育復育資源有限、人為活動或者觀光遊憩干擾等,對臺灣狐蝠族群直接造成負面影響。

過去綠島是臺灣狐蝠主要的棲息地,有穩定的族群存在,臺灣東部及其他離島皆為零星分布紀錄。1970年代綠島進行大規模木麻黃造林作業,大面積取代當地原生桑科榕屬植物,導致狐蝠棲所與食物資源減少,又發生大量盜捕事件,更加速綠島族群數量下降,幾近消失(林清隆攝)
過去綠島是臺灣狐蝠主要的棲息地,有穩定的族群存在,臺灣東部、南部及東部其他離島皆為零星分布紀錄。1970年代綠島進行大規模木麻黃造林作業,大面積取代當地原生桑科榕屬植物,導致狐蝠棲所與食物資源減少,又發生大量盜捕事件,更加速綠島族群數量下降,幾近消失(林清隆攝)
 
相關照片

下列為本網站使用鍵盤操作相簿功能說明:

  • 向上鍵:照片選單顯示
  • 向下鍵:照片選單隱藏
  • 向左鍵:上一張照片
  • 向右鍵:下一張照片
  • ESC鍵:離開相簿
瀏覽人次:5518 最後更新日期:2024-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