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動成果
林業保育署自2014年以來陸續於全臺及離島設置紅外線自動照相機,建構中大型哺乳動物長期監測系統,作為野生動物經營管理的重要參據。而林業保育署及本署花蓮與臺中分署也分別於2021-2023年間,陸續委託國立中興大學進行臺灣南部泥岩惡地、花蓮縣及臺中(含大雪山及八仙山等中海拔地區)等地區穿山甲分布現況、棲地利用、食物資源、活動模式及面臨威脅等調查,針對調查研究資料不足之區域和環境,蒐集穿山甲分布和數量變遷趨勢,提供族群長期變動趨勢資料及保育建議。綜觀而言,維繫棲地品質和棲地的螞蟻多樣性是穿山甲的保育關鍵;而針對淺山犬隻對穿山甲之影響,除持續進行追蹤與分析研究,以利規劃穿山甲分布熱區之遊蕩犬隻管理與因應作為外,也透過在地社區及團體培訓,擴大參與穿山甲田野調查人力,及建構健全的穿山甲救傷通報網絡。
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2018-2019年委託國立中興大學調查園區內穿山甲的分布、生態習性、棲地利用與健康狀況,並評估人為活動及其他潛在威脅的影響,作為經營管理的參考。
林業保育署長期委託臺北市立動物園、生物多樣性研究所 (以下簡稱生多所)與屏東科技大學等機關,設置保育類野生動物收容中心及急救站,協助縣市政府等相關單位移送之野生動物救傷及照養收容業務,並定期辦理聯繫會議,交流與共享野生動物救傷與醫療資訊,推動石虎、穿山甲等重點物種之跨單位保育工作。各收容中心依據專長、人力、場地資源等,分工協助進行動物復育、學術研究與教育宣導。2020年與臺灣野灣野生動物保育協會合作,成立東部野生動物救傷中心,完備臺灣本島北、中、南及東部之野生動物救援網絡,有效縮短動物送醫路程,把握黃金醫療時間,增加動物復原及釋放成功機率。
林業保育署於2018年起委託各收容中心建立收容野生動物標準疾病監測流程、重點病原標準篩檢流程、疾病風險評估方式以及野放動物疾病與健康監測,以利後續落實執行。
林業保育署於2002年全面推動社區林業,鼓勵森林周邊的社區參與林業工作,培養巡守、監測野生動物能力,清除陷阱以保護及改善棲地,並建構社區民眾主動通報非法侵害森林資源及野生動物資源之網路,讓公部門與社區民眾形成夥伴關係,協力推動生物多樣性保育。
林業保育署於2011年起陸續於淺山平原地區推動各種專案區域性生態服務給付先驅計畫,引導農友改採友善環境的耕作或生產方式,並與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推動「綠色保育標章」認證農產品,鼓勵農民不使用農藥、除草劑、化學肥料等方式進行友善耕作;2021年實施「瀕危物種及重要棲地生態服務給付推動方案」,保全淺山及平原具關鍵地位之森林、農田、濕地等重要生態系,以正向、實質的獎勵機制,鼓勵農友及社區針對選定物種進行農地友善、自主通報與巡護監測工作,並為保全生物多樣性而做之棲地維護、棲地營造及棲地保育,讓農地生態恢復永續循環。透過2018年起逐步建置國土生態保育綠色網絡,將農田、水梯田、河川、森林跨域整合,營造生態廊道,加強生態綠帶連結,也確保穿山甲及其他野生動物族群生息存續。
2017年臺北市立動物園與林業保育署、生多所共同辦理「2017整合保育暨穿山甲族群與棲地存續分析國際研討會」,與13國55個機構,包含IUCN中物種存續委員會的保育規劃專家群來臺指導穿山甲族群與棲地存續分析工作坊,一共151位專家學者進行5天密集的討論,共同擬定新的臺灣穿山甲保育策略,包含三大急迫性的待解決議題及六項行動方案,供相關單位參酌納入執行規劃。
近年相關研究成果報告
※所列之研究計畫係蒐集本署(含各地區分署)以及其他政府單位自辦、委辦或補助計畫,其成果報告內容正確性及完整性,係由主辦機關本於權責自行審查。倘對報告內容有疑義、需進一步瞭解其情形者,或者報告未公開尚無法查閱,請洽主辦機關詢問。
相關照片
下列為本網站使用鍵盤操作相簿功能說明:
- 向上鍵:照片選單顯示
- 向下鍵:照片選單隱藏
- 向左鍵:上一張照片
- 向右鍵:下一張照片
- ESC鍵:離開相簿
瀏覽人次:4264
最後更新日期:2024-11-13